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称,其最新研发的AIM-120F3R中程空对空导弹已完成公开测试,据称最大射程可能突破200公里大关。这意味着美制AIM-120系列导弹的最新改进型号,在射程指标上已接近中国现役的霹雳-15导弹水平。不过,对于射程突然提升50公里以上的说法,笔者持保留态度,毕竟在导弹技术领域,这样的性能跃升实属罕见。下面让我们详细剖析这款新型导弹的各项参数。
目前全球主流主动雷达制导中程导弹主要包括:美制AIM-120系列、俄制R-77系列、法制米卡导弹、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流星导弹等。中国自主研发的霹雳-12和霹雳-15系列也位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流星和AIM-120系列已成为欧洲各国空军的主力装备。其中流星导弹最大射程160公里,而美军现役的AIM-120D3则为150公里。但这两款导弹在面对中国霹雳-15时都存在明显的射程劣势,这在实战中可能导致被动挨打的局面。
展开剩余67%中国空军现役中程导弹的发展历程颇具看点。2006年定型的霹雳-12初始型号射程约80公里,而在2024年珠海航展亮相的外贸型霹雳-12AE已将射程提升至120公里。据此推测,解放军自用型号的射程至少达到120公里以上。2010年代中期问世的霹雳-15导弹,已成为中国四代半和五代战机的标准武器配置。航展展示的外贸版霹雳-15E标称射程145公里,但外媒普遍认为解放军自用型号射程超过200公里。这就造成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F-16V、F-15E还是阵风战机,其配备的中程导弹在射程上都逊色于中国的霹雳-15。
这意味着在空战对抗时,中国战机可以在敌方导弹射程之外就抢先发射霹雳-15,形成战术优势。正是这种射程差距,促使美国加速推进AIM-260远程导弹项目,计划2026年开始列装部队。与此同时,美军仍在持续改进AIM-120系列,最新测试的F3R型号据称射程突破200公里,已接近中国霹雳-15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美媒虽未公布具体数据,但强调该导弹创造了新的射程纪录。历史上美制不死鸟导弹曾保持203公里的射程纪录,若AIM-120F3R真能打破这一纪录,将与霹雳-15形成势均力敌的竞争态势。
然而,笔者对美方公布的性能数据存疑。现役最强的AIM-120D3射程仅150公里,若F3R真能达到200公里以上,意味着在不改变导弹气动布局、直径和发动机等关键设计的前提下实现50公里的射程提升,这在当前技术条件下难度极大。更可能的情况是,测试中采用了高抛弹道、半滑翔模式等特殊条件来优化射程数据。这种实验室条件下的理论射程,与复杂多变的实战环境存在巨大差异。若F3R真具备200公里的实战射程,美国就无需急于发展AIM-260项目了。
有趣的是,中国霹雳-15导弹呈现出反向虚标的特点。外贸版标称145公里射程,却在测试中于160公里距离成功命中目标。未来数年,AIM-120改进型和AIM-260将成为美军主力空战武器。关于中国航空武器装备的更多发展动态,我们将在后续文章中继续探讨。
发布于:天津市秦安配资-10倍杠杆平台-可靠股票配资网-一对一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