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味食品把利润"藏"了5年,结果换来一顶ST帽子,减持名单里还排着9家公司。
4家明星企业同时触发退市风险警示,造假手法从虚减收入到提前确认再到虚构合同,花样之多堪比财务教科书。
减持阵营更热闹,9家公司股东口径一致:卖。
仲景食品高管最先出手,15万股虽不起眼,却拉开食品板块股东撤退序幕。
秀强股份核心股东一步到位,818万股减持计划直接把市值蒸发空间拉到数亿元级别。
丰山集团、长亮科技、和林微纳、环球印务、瑞松股份、奥特维、海泰科依次跟进,减持总量逼近2200万股,涉及金额按最新收盘价估算超过5亿元。
没有产业资本进场对冲,只有卖单在周末刷屏。
绝味食品的"反向造假"让市场开了眼。
2017年至2021年,公司连续五年在年报中故意压低营收,累计虚减7.23亿元。
别家都嫌利润不够好看,绝味却嫌利润太多,背后动机引发坊间猜测:避税? 隐藏加盟商补贴? 还是为后续股权激励压低基数? 监管通报里没有答案,只有冷冰冰的违法事实。
同样因为财务问题被ST的还有复旦复华。
2019年,公司少结转项目成本5065万元,直接把利润放大六成;2020年再玩同一套路,259万元成本凭空消失;2023年减值测试继续"失手",2782万元减值损失不翼而飞,虚增利润比例高达118%,相当于把公司全年利润翻了个倍。
思科瑞的造假更带"技术流"色彩。
公司与四川赛狄签订的一份336万元检测合同,既无真实业务也无检测报告,却堂而皇之计入营收;对佳缘科技的两笔收入,一笔提前确认,一笔在争议未解时强行确认,合计虚增利润近700万元。
创意信息则简单粗暴:2022年年报多写2.68亿元营收,2023年半年报再多写1.25亿元,两年合计虚增3.93亿元,占同期披露营收的13%以上。
监管通报落地,股价提前反应。
9月20日收盘,绝味食品已跌停,复旦复华、思科瑞、创意信息同步重挫,市值一日蒸发近百亿元。
减持公告赶在跌停前发布,股东精准"逃顶"的质疑声四起。
秀强股份818万股减持计划公布后,次日低开7%,早盘半小时成交额超过前日全天。
和林微纳控股股东229万股减持刚完成,公司股价已较年内高点腰斩。
奥特维、海泰科、瑞松股份同步刷新阶段新低,减持与跌停同框出现,市场戏称\"股东把利空卖成了共识"。
食品赛道不再安全。
绝味食品事件让资本重新审视消费白马的财报可信度。
某头部券商食品首席在内部纪要中写道:"连锁业态收入分散、加盟商众多,收入确认节点容易被人为调节,反向虚减同样构成重大误导。 "
二级市场资金迅速调仓,9月21日交易数据显示,绝味食品机构席位净卖出2.3亿元,深股通渠道单日减持超10万股。
同一板块,洽洽食品、煌上煌、周黑鸭遭遇连带杀跌,申万食品加工指数一周下跌5.6%,跑输大盘近4个百分点。
财务洗澡与减持共振,监管问询函排队。
上交所对复旦复华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说明少计成本涉及项目的具体名称、客户对象、合同金额及回款情况;深交所对思科瑞采取专项核查,要求保荐机构对检测业务真实性进行穿透走访;创意信息则收到四川证监局立案调查通知书,若最终认定重大违法,公司同样面临强制退市。
投行人士透露,今年退市新规落地后,财务造假触发ST的标准更严,"连续造假满两年+金额超5亿元+占比超50%"三档红线同时收紧,"绝味式"虚减收入虽方向相反,仍触及信息披露虚假记载,适用条款没有区别。
减持规则也在同步收紧,但阻挡不了股东"先减为敬"。
根据沪深交易所最新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被立案调查期间不得减持,但上述9家公司股东均在立案前披露计划,时间卡位精准。
某私募法务总监指出:"立案调查通知书送达时点与减持预披露时点仅隔一个交易日,很难用巧合解释,监管已关注'抢跑'行为。 "
市场不再相信"利空出尽是利好"。
周末的利空公告像一张撕开的裂缝,让投资者看到财报背后的灰色地带:收入可以虚增也可以虚减,成本可以少结转也可以多计提,减值可以一次性洗澡也可以分年平滑,手法不同,结果一样——真实盈利能力被掩盖,股价定价基础被篡改。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秦安配资-10倍杠杆平台-可靠股票配资网-一对一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