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车轮在滚滚向前,婚嫁习俗也在随之而不断发展。过去五六十年代,只需要几尺布、一对银镯子,就能风风光光娶妻嫁人;到了七八十年代,又演变为了“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谁要是凑齐了这四样,那可以说是非常有面子的彩礼了。而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们的生活逐渐向好,彩礼又变为了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加上市区的房子、代步车以及三金、五金,这结婚成本不可谓是不重。在相亲市场上,一看长相岁数、二看工作学历、三看户口房车。这些作为必不可少的婚姻物质基础,已经成为了结婚找对象的“硬通货”。可在思想不断进步、婚姻需求不断变化的2025年,小情侣们对于结婚的基本需求又变了个模样。现在,房车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流行起了结婚“新三样”。
一、征信是否正常刚刚看到一个网友的吐槽贴:她和现在的男友是相亲认识的,双方父母也很满意,彩礼房车商量好了,也已经订婚了。最近,网友发现自己怀孕了,两家人开始商量结婚事宜;网友没有别的要求,但是想让男方和自己一起去做一个婚检,再打印一份征信报告出来,确定男方有没有贷款。
但是男方同意婚检,却不同意打印征信报告,说征信是自己的隐私。网友就打印了自己的征信给他,希望两人可以各自坦诚相待。男方却又说,自己是有几条逾期。但是逾期不要紧,网友只希望心里有个底,结果连威胁分手、威胁打胎这样的话都说过了,对方还是不肯答应。最后,还是男方父母找上来和女生坦白,说男方好几个银行卡账户加起来贷了四十多万的款,还有十八九万没还。但是他们家会自己还上这个钱,叫网友不要介意。
网友二话不说,直接退亲打胎,这门婚事就此作罢。如果婚姻是走进一个家庭,那么就不要在结婚前只在门口看过一圈就稀里糊涂搬进去,一定要进到这个房子里,仔仔细细、里里外外看过一遍。近几年,婚前婚检已经流行起来,但是征信却很少有人提及,不仅仅是缺乏这方面认知的关系,更有对未来伴侣盲目信任的原因。这并不是单纯的个人债务有可能变为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更是一个诚信问题。夫妻两人结婚,交心和坦诚最为重要。
今天对方能瞒下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负债、明天对方就能瞒下婚外情的发生、夫妻共同财产的转借、支出等等。这些打破了的信任,并不是还完了借款就可以重新粘合回去的,更别提这些借款还代表着未来十几年提心吊胆、省吃俭用的日子。眼看未来大概率能过上好生活,当然要检查即将走过的路上会不会出现火坑。
二、原生家庭是否健康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次见对方家长要注意什么?”一位答主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视角:“看两个人的相处模式。”未来的儿媳妇/女婿一定是贵客,如果是普通家庭,会竭尽所能照顾好这位贵客;而你需要做的就是观察这个家庭的运转模式和几个人之间的相处模式。
比如,是谁在买菜做饭、是谁在发号施令不干活;对方父母会不会说一些没边界的玩笑话,或者故意提起别人家的姑娘来“立规矩”。最重要的是,看看你的未来伴侣在家里是被呼来喝去,还是有商有量,亦或是像个大爷一样瘫在沙发上,被老两口伺候。看到了这个家的运转模式和相处模式是什么样的,那么未来你们的小家庭的模式大概率也会复制粘贴一份一模一样的。
家庭代际理论的提出者莫瑞·鲍文曾说:“一个家庭核心的情感模式不是特有的,每一个家庭的情感模式都是从上一代或者上面几代传承下来的。”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认为:“原生家庭”是一个人情感成长、满足核心需求、学习价值观经验等等的最初场所,也是个体塑造自我意识和养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而在不良的家庭中,童年那些未被满足的核心情感需求(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感等等)都会持续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如果小情侣们察觉到对方的原生家庭并不健康,且很大可能影响到你未来的婚姻生活和后代教育;注重婚姻质量的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这段感情。
三、性别图式是否刻板随着当今时代性别平等意识的崛起,“性别思想图式”也就逐渐成为了情侣或夫妻价值观是否契合的一大标志。“图式”在心理学的概念中,代表着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网络结构,是对某个事物或者信息的认知方式。大部分具有传统观念的人,他们的性别思想图式是非常刻板的,也就是坚持认为人格特征中存在着性别差异。
比如,男性应该是具有侵略性的、粗心大意的、自信豪放的;而女性应该是温和柔顺的、心细如发的、内向腼腆的。对于“男人味”和“女人味”也有着僵化的、不再适应这个时代的标准。这样的人是否会认为“家务就该由女性多承担”,是否支持女性的职业发展,是否愿意共同承担育儿责任?同时,性别思想图式的刻板化,带来的是家庭权力的不平衡;一旦家庭权力缺失公平性,就容易让吃亏的一方产生怨恨、不满或者情感疏离等等负面情绪。
因此,现在的小情侣们一定要确定了性别观念的契合,才肯真正交托真心、交付信任,去一起走向属于两个人的未来。“盲婚哑嫁”的时代早就过去,但夫妻结合后的生活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就不能只看见外在物质条件,同样也要追求彼此最真实的模样。
秦安配资-10倍杠杆平台-可靠股票配资网-一对一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