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弄错了,贾府的抄家在前,黛玉之死在后;不是黛玉之死导致了贾府败落,而是恰恰相反,贾府的抄家,间接害死了黛玉。
黛玉是怎么死的?别跟我扯什么投毒、沉湖之类的鬼话。她是为“还泪”而来,一定是“泪尽而逝”。虽然在八十回中,她的病越来越重,身体越来越孱弱,可也不会无缘无故突然死了,一定是受到重大刺激,而且一定跟宝玉有关。
宝玉是不会对黛玉负心的。能刺激黛玉致死的,只会是宝玉被安排与别人订婚。《红楼梦》里也有几次订婚,除了尤三姐之外,邢岫烟也好,迎春也好,根本没征求过本人意见。宝玉的订婚,也可以不经他的同意,直接做主决定下来。而这桩婚事,足以刺激黛玉,导致她病情加重,不治身死。
展开剩余75%可是,谁敢让宝玉跟别人订婚呢,自从“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之后?
“情辞试忙玉”,宝玉已经明白彰著地告诉所有人:离开林妹妹,我就会死!这样一来,所有心疼宝玉的人,都不敢冒着害死宝玉的风险,拆散他与黛玉。
但,再心疼宝玉,也是在国泰民安、家和业兴的大背影下。如果家都抄了,人都下狱了,贾府都散了,谁还能顾得上宝玉的情爱?
只有在贾府被抄之后,宝黛爱情才会不再被人们重视,因为家族命运成为当前的“主要矛盾”。
别想着什么“法场劫人”之类,获罪的根本不可能赦免。《红楼梦》的背景是圣世明君,皇帝不可能那么胡闹,前脚下令抓了人,后脚一高兴就放了,还官复原职。
同样,圣明的皇帝也不会株连无罪之人,比如宝玉这样“不管事的”。他还能重获自由。
贾府的前途,不在于平反,而在于东山再起。就像秦可卿建议的:“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是人力能可保常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祭祀是家族凝聚(古代这一点很重要!和现在的距离感、边界感不同),读书务农是为了败而复兴、 东山再起。
读书也好,复兴也罢,都需要足够聪明的人才。宁荣二公说过,“唯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道”。宝玉是唯一可能的继承人才,但需要有人规引。
谁能规引宝玉呢?贾政的板子不行,王夫人的眼泪不行,贾母的溺爱也不行。“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更不行。只有那个有“停机德”、也就是劝夫之德的薛宝钗,可能规劝宝玉“入于正路”,投身经济学问,才能挽救贾家,实现家族复兴。
为了让宝玉承担家族责任,必须给他娶个贤惠善劝的妻子;宝钗恰好是贤惠善劝的,黛玉恰好不是;所以到抄家之后,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就成为必然。而这样一来,黛玉的死,也就不可避免了。
发布于:山西省秦安配资-10倍杠杆平台-可靠股票配资网-一对一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