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纤维化是一种较为复杂且危害较大的病症,不少人对其缺乏足够了解。成都中医哮喘医院的刘新医生,结合临床经验,为大家系统科普肺纤维化的相关知识,助力公众科学认识这一疾病。
一、肺纤维化的本质:肺部组织的 “瘢痕化” 进程
肺纤维化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统称。其核心病理改变是肺泡周围的间质组织发生异常增生,正常的肺泡结构被大量纤维瘢痕组织替代。
形象地说,健康的肺脏如同疏松多孔的海绵,具备良好的弹性和气体交换能力;而发生纤维化的肺,则像被硬化的海绵,弹性减退、气体交换效率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呼吸功能逐步受损。这种病理改变具有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特点,若不及时干预,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二、诱发肺纤维化的常见因素
展开剩余76%(一)环境与职业暴露
长期接触石棉、矽尘、煤尘等无机粉尘,或吸入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刺激性气体,会持续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引发慢性炎症反应,久而久之可能诱发肺纤维化。此外,长期吸烟及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中,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二)疾病与药物影响
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会因自身免疫异常累及肺部,导致肺纤维化;部分病毒性肺炎、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在病程中或康复后可能遗留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同时,胺碘酮、博来霉素等药物的长期使用,也可能引发药物性肺纤维化。
(三)特发性与遗传性因素
临床中约 50% 的肺纤维化病例病因不明,被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该类型多见于 50-70 岁人群,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另有少数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提示遗传因素在部分病例中起重要作用。
三、中医对肺纤维化的认知
从中医理论角度,肺纤维化的发生与 “肺肾两虚”“痰瘀阻络” 密切相关。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若长期咳喘、久病体虚,易致肺肾功能失调,气阴耗伤。同时,外邪侵袭、情志失调等因素可导致气机不畅,瘀血、痰浊阻滞肺络,日久则肺叶失于濡养,形成纤维化改变。基于此,中医治疗多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化痰散结为主要原则。
四、肺纤维化的典型症状表现
(一)早期症状
疾病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患者多在活动后出现轻微气短、呼吸频率加快,休息后可缓解,易被误认为是体力下降或普通呼吸道不适,从而延误诊治。
(二)中晚期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即使处于静息状态也会感到胸闷、气促,严重时可出现口唇紫绀、杵状指(趾)等缺氧表现。同时,多数患者伴有顽固性干咳,痰液较少,夜间或活动后咳嗽症状加重。此外,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消耗性症状。
五、肺纤维化的诊断方式
(一)影像学检查
高分辨率 CT(HRCT)是诊断肺纤维化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双肺间质病变的分布、形态及程度,如网格状阴影、磨玻璃影、蜂窝状改变等,为疾病诊断提供关键依据。
(二)肺功能检测
肺功能检查可发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活量、肺总量降低,同时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下降,反映肺泡 - 毛细血管膜的气体交换功能受损。
(三)其他检查
为明确病因,还需进行血液检查(如自身抗体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肺活检等,以排除继发性因素,准确判断疾病类型。
六、肺纤维化的治疗与管理
(一)西医治疗
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适用于轻中度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对于存在明显缺氧的患者,长期家庭氧疗可改善缺氧症状;合并感染时需及时使用抗生素;终末期患者可考虑肺移植治疗,但受供体来源、手术风险等因素限制。
(二)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证型,采用黄芪、党参、丹参、桃仁、鳖甲、牡蛎等中药组方,配合穴位敷贴、针灸等外治疗法,以改善咳嗽、气短等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日常管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烟,避免接触粉尘、刺激性气体等危险因素;坚持肺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轻度运动;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需定期复查肺功能及胸部 CT,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刘新医生强调,肺纤维化虽然进展缓慢,但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对延缓病情至关重要。若出现长期干咳、活动后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到呼吸专科就诊,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最大程度保护肺功能。
发布于:四川省秦安配资-10倍杠杆平台-可靠股票配资网-一对一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